文:田甜
題記:從小就一直覺得,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找到一個人,找到一種特殊的情感。一旦找到,我的生命就會充滿喜悅與光明。如果失敗了,生命就會失去意義,陷入無邊無際 的黑暗……
十四、懷疑
他說:你今晚別走了吧,我的意思,不是讓你睡沙發。
我這個時候,才明白他在說什麼,可是這個時候,已經退無可退了。
他居然能對我說出這樣話,就說明,他認為他所要求的,也是我想要的。
「真誠與善意終于勝利了」的喜悅瞬間破滅,同一份坦誠相待,又一次被糟蹋的體無完膚。
如果換成今天的我,我會把自尊被踐踏的羞辱、初衷被誤解的委屈,還有自我懷疑的不安統統壓下。我會對他說,「對不起,我想一定是我自己的行為舉止有什麼讓你誤會的地方。我真的很抱歉,但這不是我的本意,我真的很在乎和你之間的情誼。」 並且從此以后付出的溫暖,也不會改變分毫。即使現在的他會想,這小姑娘得仰慕我到什麼程度,得淺薄到什麼程度,才能做成這樣。可是將來有一天,他終究會明白,我今天的一切隱忍,到底是為了什麼。
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遠比風花雪月的誤會要重要的多的多:比如保持真誠善良的初心,比如人與人之間久遠的缘分。我們在別人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有時候遠比我們自己想像的重要的多。
可是對於年輕的我來說,自尊是高於一切的。
坐在深夜回家的公車上,我腦袋一片空白,大概是太累了。
我忍不住想大笑:「借我床被子吧」,遇到我這樣的人,估計人家也特鬱悶吧。
我又忍不住想大哭,今晚過後,這朋友是鐵定做不成了。
回到宿舍裡,室友已經睡了。我把自己埋在被子裡,蜷成一團,雙手抱膝,又把臉埋在雙臂之間,因為我沒有辦法,再把自己埋的更深了。
那個我一直在追尋的自己,她在哪裡?我一路追尋著她的腳步,走到這裡,我到底哪裡做錯了?
恍惚間,好像有一個人抱住了我。我看著那個人,她和我有著一模一樣的面孔。
但是,她不是我一直在追尋的自己。因為她的擁抱,讓我的內心湧出陣陣寒意。
她說:我知道你想見的人不是我,你想見的是「希望」,而我是「懷疑」。
她再次抱著我,在我的耳邊說:「我知道你現在很寒冷,因為你的坦誠相待,從來就沒有被人在乎過。你爸爸不在乎,那個男生不在乎,他也不在乎。」她換到我的另一側耳邊,接著說:「我也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因為你心裡非常清楚,他的伤害,你的伤害,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没有人会同情你……」
她對我笑道:他關注你的時候,你其實很高興吧?他告訴你他沒結婚的時候,你其實很開心吧?你不用反駁,因為我知道你內心的一思一念。你此時此刻的每一分痛苦,都是在證明,我說的是對的,不是嗎?
原來,我連痛苦的資格都沒有了,否則我的每一分痛苦,都只能證明,我對自己的懷疑是對的。
她的话,让本就心灰意冷的我,更加冰冷彻骨。我此刻想见的人确实不是她,我想见的,是那个一袭白衣,额间有一个金色纹饰的「希望」;是我十六岁看完《轉法輪》時,那個破繭而出的「希望」。
她说:你知道吗?「希望」,她其实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她只是你自己的想像。就像《轉法輪》這本書從來就不屬於你一樣。你不記得了嗎?這本書已經被你交出去了,你還保證過,絕對不會說出去煉過法輪功的事情。所以,你不可能再找到這本書,也不可能再找到「希望」。
是的,我記得,天安門的那場大火,已經把這本書在這片土地上焚燒殆盡,把「希望」從我的世界帶走了,也把「希望」從大家的世界帶走了。所以這片土地上不再有「希望」的身影,我也不會再找到她。
她繼續說:如果你繼續追尋你自己想像出來的「希望」,只會給你帶來更多傷害,就像這次一樣。因為這片土地上,不會再有「坦誠相待」的人,你的「坦誠相待」,根本就沒人認得,就像他一樣。你何必,要做那最後一只獨角獸呢?
那雙充滿寒意的手臂把我抱的更緊:還是讓我來保護你吧,讓我會為你的心建造一座高聳入雲的城堡,再也不會有人敢傷害你。你不是想要得到很多愛嗎?我可以幫你。你只需要從城堡的窗口看下去,就會看到,你曾經受到羞辱和傷害,我是如何一樣一樣的幫你跟這個世界清算。
「你不是最希望得到別人的保護嗎?你不是想要得到很多愛嗎?」她的話,突然讓我靈光一現。原來,這就是問題所在:我的心,一直以來都是不完整的,那裡有太多沒有放下的傷害和遺憾。我帶著這樣不完整的心,在這個世界上追尋著父兄般的情感,想要彌補曾經失去的愛,所以我自以為是的「坦誠相待」,最終帶來的,只會是傷害。
我总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永恒的情感,它可以让我的内心充满温暖与光明,可以撫平任何傷害和痛苦,也可以讓任何不完整的心恢復原狀。我相信,只要我找到那个我一直在找的人,就可以获得这种永恒的情感。
我一定要找到那个人,也一定要找到那种永恒的情感。
我對她說:謝謝你,但是,我還是不會放棄對「希望」的追尋。因為,我喜歡那個充滿光明和溫暖的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裡,不論受到多少誤解和傷害,我也不願用這樣的自己,交換這個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包括安全感。
她幽幽的嘆息:你這麼說,是因為你從未經歷過真正的傷害。將來有一天,你所有的朋友,或許整個世界,都不理解你,甚至與你反目成仇的時候,也許你就會後悔今天的選擇。不過沒關係,我永遠是最後一個離開你的人,我會在你懷疑的時候,重新回到你的身邊。
於是,一襲黑衣的「懷疑」,就這樣消失了。
我與那位曾經亦師亦友的朋友,從此形同陌路。不久之後,我就離職了。
我笑話自己:被拒絕的不是我,為什麼我卻比對方更難過。
我去了另外一个城市,繼續追尋著「希望」生活。
但是,我也发现,自己開始漸漸喜歡穿黑色的衣服,而我以前是不喜欢的……
****************************
這個故事,是關於我如何找到我的信仰,如何失去,又如何再次找回它的旅程。文中關於修煉的內容,均為個人淺見。希望能給每一位尋求幸福和夢想的人,帶來溫暖。
永恆的情感(十五)——那場分離
文:田甜
題記:從小就一直覺得,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找到一個人,找到一種特殊的情感。一旦找到,我的生命就會充滿喜悅與光明。如果失敗了,生命就會失去意義,陷入無邊無際 的黑暗……
接前文
十五、那場分離
離職之后,我借了髮小四千元錢,只身來到了北京,清朝的都城。
不知為何,總是和這些皇城根子特別有緣。
也不知為何,覺得這個完全陌生,沒有家人的城市,更有「家」的感覺。
四合院,紫禁城,頤和園,前門,后海 ……一個人在夕陽的余暉中,走在大街小巷,看著古老的城墻,常想起那個在宿舍樓頂上毫無理由大哭的自己;常問自己:我到底是誰,來自哪裡,去向何方?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人知道這個答案?這個問題,我到底還來不來得及找到答案?這時的我,已經完全忘記了,其實這個答案,我曾經找到過。
我继续在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流浪中,追尋著「希望」,追尋著那個人,和那種永恆的情感。
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資本找到那個人,我努力提高著一切能讓我加分的參數:美貌,才情,品味,能力。
這時的我,只相信實力。只要是我感興趣的人,我都可以不那麼費力的吸引對方的注意。
那個十六歲讀過《轉法輪》後美麗溫暖破繭而出的「希望」,沉睡在我內心的最深處,守護著我所剩無幾的真誠和善良。而周圍其他人心中的真誠和善良,好像也所剩無幾。
我越來越覺得,我尋找的那種永恆的情感絕對不是人与人之间普通的联系,更不是男女感情。那種永恆的情感,好像是一種,只會給生命帶來祝福與溫暖,絕不會帶來任何傷害的,永恆的光明。
但是大家好像都覺得,男女之間,除了男女關係,還能有什麼關係?
現在回顧這段人生,我都會感到非常訝異:一段一段錯誤的感情,簡直像是精密安排的劇本,沒有任何空隙,也讓我沒有絲毫喘息。
在这期间「怀疑」曾多次造访,每一次,她都想说服我放弃对「希望」的追寻;每一次,我都会拒绝她的「好意」;但是每一次,我的衣橱里都会多一件和她一样的,黑色的衣服。
經歷了太多的期待與分離,我終於覺得身心俱疲。我累了,我想要休息。
也许「怀疑」才是对的:追尋這種永恆的情感,只會給我帶來永恆的傷害。
我準備做一個決定,把這個困擾了我幾乎半生的虛無縹緲的追尋,徹底忘記。
我好像又看到了《轉法輪》作者像中,那雙擔憂的眼睛。但我還是一狠心,把自己嫁了出去 。
……
……
……
和丈夫一起回婆婆家過年的時候,我幾乎不敢看車窗的中自己的倒影。在婆婆家切菜的時候,不小心切到了手指,奇怪的是,好幾天都血流不止。我在想,萬物有靈,可能那把菜刀也覺得,這個女人將來一定會傷害這個家的小主人。
果不其然,婚姻並沒能幫我阻止那些錯誤的感情。我還是同樣得不到絲毫喘息。我綁得住自己的人,綁不住自己的心。
不同的是,作為已婚女人,精神出軌成為了對婚姻的背叛。
我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我會在決定結婚的時候,看到那雙擔憂的眼睛。
但是自己選擇的路無法反悔。我在心裡問那雙擔憂的眼睛,我該怎麼辦。
心裡升起一個強烈的念頭:去考北大,考上之後,就可以改變你的後半生。
我義無反顧,破釜沉舟,報考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MBA。兩千人報名,很多人沒考就直接放棄,最終到場的是報名人數的一半,最後錄取三百六十人。
前輩鼓勵我:你肯定沒問題,因為你有「北大氣質」。但收到通知書的時候,還是覺得非常驚喜。
博雅塔,未名湖,確實讓我感到似曾相識的熟悉。好像某一世在這個地方,曾經投入過深切的感情。
漫步燕園,突然想起一句不知道在哪裡看過的話,好像說,如果你不修煉了,法就會從你的腦中抹去。
我努力搜尋腦海中的《轉法輪》,看我還記得多少。好像……只剩下殘缺不全的只言片語……
回憶著那些斷章殘句,突然升起強烈的疑問:當年的天安門自焚,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要怎麼才能把事實弄清……
不久之後,我竟然入選了北大的交換項目,成為紐約大學的交換學者。
這個時候的我,在別人的眼裡活的恣意而放肆,我只想讓自己活的快樂一點。當人們提到我的時候,會說:哦,就是那個天天打扮的像電影明星似的女生。
大家都認為,我對別人的眼光毫不在意。其實他們錯了,我最在意的就是別人的眼光。我之所以「恣意而放肆」的活著,就是因為不希望他們發現這一點。那麼我在受傷害的時候,就可以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甚至連自己都能騙過去。
有一次大家一起玩「真心話大冒險」的遊戲,有一個男同學,在真心話的環節,當著大家的面問我:除了你先生之外,你跟別的男人上過床沒有?
不知為何,我當時既不生氣,也不憤怒,甚至好像完全沒有受傷害的感覺,連我自己都很驚訝。我只是很平靜的告訴他實話:沒有。因為是個遊戲,所以大家都裝作不在意,就這麼過去了。
事後,其他同學來安慰我說:你別理他,他就這樣。
其實我確實有些難過,但是我難過的原因,和這些同學想的不一樣。我覺得那個男同學問錯了問題。他應該問我:你有沒有做過對不起你丈夫的事情?這樣我會說有,就不會讓大家錯誤的覺得,我是如此高尚純潔,因為我不是的。
多次的精神出軌,讓我对自己感到彻底失望。
其實一個人能受到的最大的傷害,往往都是來源於自己。如果换成今天的我,我絕不会像当年那样,對自己或是任何個體,進行如此的道德審判,而這是在黨文化中成長的人,經常對自己,或是對別人做的事情。「道德審判」只會讓人自卑,甚至自暴自棄;而「神性」與之相反,是通過激發人內心深處的真誠和善良,讓人們出於對「光明」的追尋,而不是對黑暗的恐懼,而從內心要成為更好的人。
「幫助别人成为更好的人」与「把别人改造為自己感觉好的人」是两种天壤之别的动机。
「努力成為更好的人」與「把自己改造成最完美的人」也是两种天壤之別的动机。
多年之後我才懂得,其實世界就是我們內心的一面鏡子;不懂得宽容自己的人,同樣不懂得仁愛他人;對別人苛責的人,同樣也無法包容自己。
但是当年的我並没有这样的智慧。我甚至還在心裡責怪丈夫,為什麼他不能一統我的感情天下,要讓我繼續這場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流浪。我一心要糾正當年對於婚姻的錯誤決定。
朋友說:你想清楚,你從圍城出去後,外面的世界很寒冷。但我還是在出國前,辦好了離婚手續。
兩棵本來長在一起的樹,現在要連根拔起。
辦好離婚手續的那天,我不敢去問他的感受。我很清楚,這一切都是源於我的自私,才導致了這場傷害了兩個家庭的分離。
我收拾心情,整理行裝,繼續流浪,繼續对那个人,對那種永恆的情感的追尋。
他也許,只是也許,會在大海的另一邊……
****************************
這個故事,是關於我如何找到我的信仰,如何失去,又如何再次找回它的旅程。文中關於修煉的內容,均為個人淺見。希望能給每一位尋求幸福和夢想的人,帶來溫暖。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