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獻金來自何方?

進入七月以來,澳洲媒體廣泛報導了一位「神秘」的華裔大富豪竟已成為澳洲最大的海外政治獻金捐款人的消息。在十年之中,這位神秘富豪共向澳洲各大黨派捐款200萬澳元,相當於5,284萬新台幣,1000多萬人民幣。那麼這位神秘富豪是誰?他的捐款又意味著什麼呢?

其實,中國媒體早就廣泛報導過這位「神秘」 富豪。早在2002年,新浪網等就刊載過這位富豪——廣州僑鑫集團的創始人周澤榮(Chau Chak Wing)——怎樣把僑鑫集團打造成資產超百億的企業的「光輝歷史」。2003年,周澤榮以20億的身家在「中國大陸百富榜」中排名第24,引起過更多的興趣。

據報導,周澤榮在廣州開發了匯景新城、 廣東外商活動中心、廣州國際貿易中心、廣州富星商貿大廈等鼎鼎有名的大項目,同時也涉足傳媒領域,投資經營《新快報》,並於2004年與《羊城晚報》在悉尼合辦了《澳洲新快報》。

不過,這位「中國富豪」居然是澳洲各政黨最大的海外捐金者這一事實,則是最近才被揭示出來。《悉尼晨鋒報》報導說,億萬富翁周澤榮多年來非常成功的保持了「低調」,也曾多次拒絕採訪要求。直到最近才突然鬆口,慷慨的表示願意支付機票和食宿,安排《悉尼晨鋒報》記者到他在廣州的地產王國一遊。

雖然記者們拒絕了他的慷慨,自掏腰包到了廣州。然而,當他們到達機場時,還是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他們被安排從專門的貴賓通道出機場後,坐在豪華的賓利車中,沿新建的、空無一人的高速公路上到了周澤榮從未向媒體開放過的新的地產王國中。這裡正在建27洞的高爾夫球場、六星級旅店及不會被任何外人所窺見的豪華別墅。球場的草坪只施有機肥,球場內只開電動車,並且在地下走。當打高爾夫球的人走累了時,只需按一下按鈕,由衛星導航系統遙控的高爾夫輕便車就會由地下通道開出來接應。——這完全是普通中國人想也不敢想的奢華。

令《悉尼晨鋒報》記者印象更為深刻的是,周澤榮在中國官場的「暢通無阻」,以及他在選擇向哪位澳洲政治人物捐款時的準確眼光。他不僅是澳洲前任總理何華德、新南威爾士州前州長卡爾(Bob Carr)和伊曼(Morris Iemma)等人的座上客,同時也「投資」「潛力股」,早在現任總理陸克文、財長斯萬(Wayne Swan),外交部長史密斯(Stephen Smith)和農業部長柏克(Tony Burke)等都還「啥也不是」的2004、2005年,就資助他們到中國旅行。

俗話說,「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在2006-08年這兩年期間,周澤榮分別向澳洲聯盟黨和工黨捐贈了98萬、40.2萬澳元。澳洲媒體揭出周澤榮大手筆的政治捐款,當然是擔心:澳洲的政治家們,在接收了這麼多來自海外的捐助後,還能不能保持獨立的立場和清醒的頭腦。

澳洲工黨曾誓言要禁止澳洲政客接受海外捐款,但這項立法未能在參議院通過。

綜合各方面情況看,澳洲媒體的擔心不無道理。凡在中國呆過的都知道,能夠像周澤榮這樣呼風喚雨,「開車走反方向都行」的,沒有很深的官方背景,根本做不到。

其實,周澤榮自辦的《澳洲新快報》,已或多或少透露了這點。去年四月,北京奧運火炬到達堪培拉之前,《澳洲新快報》曾以《本報千面國旗送抵留學生手中》為題,高調報導「由新快報發起的『支持聖火傳遞,國旗紅遍澳洲』活動正在按部就班的開展中」,「1000面中國國旗自廣州順利送抵悉尼,在《澳洲新快報》的配合下,其中的300面已經轉交學生組織代表。」

另外,周澤榮還是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的名譽會長。眾所周知,此「和統會」是中共的統戰工具,那麼手持澳洲護照的周澤榮的紅色背景,不是呼之欲出嗎?

聯繫到前中共駐悉尼政治領事陳用林所揭露的中共對澳洲全方位滲透的「大周邊」戰略,很容易讓人勾畫出這樣場景:中共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除了在中國加強控制外,在海外亦全面滲透和「出擊」;而出擊和滲透的「方位」,當然又首推政界與媒體。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澳洲最大筆的海外政治獻金來自人均國民收入比澳洲低二十多倍的中國這樣的「窮國幫富國」的怪象;同時也看到,《澳洲新快報》這樣的媒體,已經具備在澳洲發起數萬人的「奧運火炬保衛戰」的能力。

去年四月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到堪培拉時,這個寧靜的花園之都一時成了「紅旗的海洋」。「愛國(黨)」留學生們在民族主義情結的支配下,會覺得從人數上佔了絕對優勢,因而「勝利」的完成了「護旗」任務。然而,在澳洲人眼中,被中共血旗淹沒的堪培拉是一個可怕的景象,它讓人想起狂熱的文化大革命,更讓人懷疑:澳洲的華人社區中,是否已有了一個「國中之國」。

因此,在這種時候,澳洲人太應該問一聲:「神秘的」政治獻金最終究竟來自何方?它真的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嗎?

而對於中國人,應該問的則是:我們的血汗錢,都被中共為了什麼目的,撒到哪裏去了?

當然,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民眾連知情權都沒有,更別說問責權了。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真正「自己當家做主」的那天,總會到來。

2009-08-01

原載於:http://www.epochtimes.com/b5/9/8/1/n2608573.htm

发表在 zengzheng | 神秘獻金來自何方?已关闭评论

《致命中國》作者掌白宮貿委會 中美會爆貿易戰嗎?

昨日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又拋出一個「重磅」:任命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致命中國》作者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執掌新成立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並在新聞公告中表示,「我多年前讀過一本彼得所著關於美國貿易問題的書。他清晰的論點及全面的研究令我折服。」

川普所說的這本書,就是《致命中國》。

納瓦羅的任命立即引發各界強烈關注,大陸官媒也開始說,要讀懂川普的對華政策,必須要先看納瓦羅的書。

有意思的是,四年多以前新唐人電視臺報導《致命中國》這部紀錄片在紐約上映的消息時,用了這樣的標題:《「致命中國」影響美國大選?觀眾樂觀 》,似乎已經「預見」到了今天這種結果。

說是「預言」,其實有點誇張。四年多前,還是奧巴馬與羅姆尼的總統之爭,但這個報導確實忠實的呈現了《致命中國》這部紀錄片的主要內容和觀點,以及如納瓦羅這一類的美國人對美國製造業之死的擔憂和反省。

新唐人報導的最後引述了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的話:「所以這部影片有力量能夠改變美國對華政策的軌道。」

也許四年多以前,沒有多少人會太拿這句話當真,四年後的今天,它卻變成了現實。 如果說新唐人有什麼「先見之明」的話,就來自於它捕捉到了當時並沒有太多人留意的事實,以及敢於報導一些「非主流」的話題、敢於揭露一些別人不敢揭露的真相的勇氣。

四年多前,我與許多紐約觀眾一起,在電影院觀看了《致命中國》這部影片,印象很深的是影片對中共殘害本國人民的毫不留情的尖銳批評,對於世界任由中共坐大後的潛在威脅的深刻思考,以及對中美貿易逆差給美國製造業帶來的「瘡痍滿目」慘狀的觸目驚心的展現。影片拍攝了許多因停工後成為廢墟的工廠,也採訪了許多因工廠遷往中國而失去工作的美國藍領工人。

2012年《致命中國》紐約放映會現場 (新唐人新聞視頻截圖)

2012年《致命中國》紐約放映會現場 (新唐人新聞視頻截圖)

如果美國製造業的現狀果真如影片中所展現的那樣,我們也許就不難理解這次大選中,為何有那麼多「憤怒的」美國人投票給川普了,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川普每到一處,動輒就有上萬或數萬熱情的民眾自願去為他站臺了。

據說納瓦羅的任命讓許多人擔心:中美之間,是否會爆發貿易戰?

能否爆發貿易戰,筆者在此不敢妄下定論。許多時候,人們看問題,都是「屁股決定大腦」的。站在美國人的立場,正如川普所說,為什麼我們的產品進入中國要被征高稅,而中國的產品進入美國卻不用交稅?而站在中國人的立場,特別是長年看中共官媒報導的中國人的立場,可能會覺得這回美國要對中國如何如何了…… 

結合著近幾天人們對曹德旺等中國企業家到美國開設工廠的諸多議論,筆者想說,與其擔心貿易戰,倒不如真正深刻的反省一下:失去「世界加工廠」地位之後,中國要拿什麼與世界競爭?

筆者在中國大陸時,曾在第一批獲得證監會證券投資諮詢顧問資格的清華紫光投資顧問公司任職兩年,接觸過大量的上市公司、準上市公司,以及許多中小型民營企業。對於許多想上市的公司來講,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跑證監會,在北京「培養」各種關係,以便能拿到上市的「通行證」;對於許多想開辦企業的私營企業家來說,僅辦理營業執照一件事,就不知要踢破多少門檻,送出多少紅包,陪上多少笑臉,才能把各種印章蓋齊並開業。

而在企業運行過程中,需要打點的各種關係,更不知有多少,就連一個戴著紅袖章的街道老太太,都有可能給你開張衛生罰單。一名稅務官員曾在接受企業招待、酒飽飯足之餘私下說:「在稅務幹半年,槍斃都不冤。」也就是說,做個稅務官員,能夠收刮到的錢財,實在是太多了,槍斃都不冤。

相反,在海外,遊戲規則都是擺在明面上的,只要認識字,讀懂了規則,按章按事,開車不闖紅燈,如實申報所得並按規定交稅,其他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沒有什麼潛規則、暗成本,或不可預知的「關係成本」,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各類企業,日子都可以過得非常舒心。

2001年,筆者初到澳洲時,接觸到一位文革中因「上山下鄉」政策而未能上大學、基本連半句英文都不懂的華人。她以旅遊簽證到澳洲後,寄居於親戚家中,沒有正式的身分或社會地位,也不可能從澳洲拿到什麼好處,但不久後她卻發誓:自己這一生算是沒有機會了,但窮盡有生之年,不惜一切代價,也一定要讓下一代移民澳洲!

筆者當時曾好奇的問:「你為何要下這麼大決心呢?」

她說:「因為在澳洲,人是被當作人對待的。」

這句話很樸實、很實在,不是什麼大道理,卻讓我非常震撼。我不知她經歷或觀察到了什麼,而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知道的是,她回中國後,把自己的房子賣了,逼著成績並不怎麼好的女兒拚命學英文,用賣房子的錢把女兒送到澳洲留學,並用全副心思琢磨澳洲的留學和移民政策,研究學什麼專業能最快拿到身分,然後又逼著女兒學她自己並不喜歡的護理專業。

不管女兒為此哭了多少次鼻子,但她們最終真的成功了。十幾年後的今天,女兒已經成了一名澳洲公民,並用自己工作掙來的錢為父母辦了快速父母移民簽證,還在墨爾本一個很不錯的區買了一套很像樣的房子,連姥爺都接過來住了。如果用錢來衡量,當初賣一套房子的「投資」,也早就以不知多少倍的比例賺回來了。

也許這個故事離「貿易戰」有點遠了,但其實道理是一樣的。為什麼許多華人不惜一切代價要移民海外呢?為什麼許多大陸人要到美國來瘋狂購物呢?中國如果也擁有一個讓人不惜一切都想移民去的環境,也能生產出讓人願意瘋狂搶購的產品,還怕什麼貿易戰嗎?

2016年12月22日

附新唐人2012年8月27日報導:

「致命中國」影響美國大選?觀眾樂觀

http://www.ntdtv.com/xtr/b5/2012/08/27/a754390.html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2012年在新唐人演播室接受專訪(新唐人視頻截圖)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2012年在新唐人演播室接受專訪(新唐人視頻截圖)

发表在 zengzheng | 《致命中國》作者掌白宮貿委會 中美會爆貿易戰嗎?已关闭评论

觀眾:音樂超越時空 感謝新唐人

【新唐人2012年10月23日訊】由本臺主辦的第六屆全世界聲樂大賽演唱會,得到了世界頂級歌唱家喬達尼(Marcello Giordani)和意大利西西里歌劇學院的鼎力相助。演唱會高水準的表演讓觀眾感動落淚。他們表示,音樂超越時空,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感謝新唐人為觀眾 帶來如此美妙的經歷。

紐約清唱劇協會(Oratorio Society of New York)成員Tom Holmes:《今夜無眠》總是讓我感動落淚,這次也一樣。

對觀眾和演員來說,週日在卡內基內舉行的新唐人第六屆全世界聲樂大賽演唱會,都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我很喜歡!”、“很精彩!”、“特別激動人心。”、“構想奇妙!”。“我非常喜歡。”觀眾表示,演唱會的水平非常高。

“演唱非常棒,主辦單位很了不起,我非常非常喜歡。”觀眾對新唐人舉辦這樣的大賽,來弘揚正統聲樂藝術的努力也非常讚賞。

“音樂是超越時間的,它誕生於亙古,而且也將永存。感謝新唐人帶給我們如果難忘和感人的經歷。”

還有觀眾表示,能夠在一次演唱會中看到這麼多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族裔的演員,感到非常高興。

“能看到這麼多不同背景的藝術家令人很高興。偉大的藝術家在全世界都會受到尊敬。”

2012-10-23 08:32:28

轉載自:http://www.ntdtv.com/xtr/b5/2012/10/23/a784532.html.-觀眾:音樂超越時空–感謝新唐人-.html

发表在 zengzheng | 觀眾:音樂超越時空 感謝新唐人已关闭评论

Stars 

By Gerard Traub

How bright the stars blaze

never to be extinguished 

or consumed 

by the darkness of night.

 

How they swirl in oceans

surrounding us

a timeless display

like seeds born and adrift

upon an infinite tide.

 

May we set our eyes

indeed our hearts 

upon their wonder

more than a spectacle of light

to realms still to be imagined

landscapes and frontiers

waiting to be discovered

all the while surrounding 

and drawing us into waters 

unchartered within.

 

Let us breathe with the stars 

and tides of our own becoming

our light to be revealed 

inside the darkness of night.

 

发表在 zengzheng | Stars 已关闭评论

「卡車門」到底傷了誰?

今年六月,澳大利亞政壇上爆發了一場被稱為「卡車門」的政治風暴。 這場風暴最早爆發是在六月四號。當時反對黨領袖坦博(Malcolm Turnbull)指責財長斯萬(Wayne Swan)利用職權給予汽車經銷商格蘭特(John Grant)特殊照顧,而格蘭特是澳洲總理陸克文的鄰居,曾向陸克文提供過一輛卡車作競選宣傳車,所以此事件就被稱為「卡車門(Utegate)」。

剛開始坦博只把矛頭對準斯萬,在議會中咄咄逼人的質問他為什麼給予格蘭特特殊照顧。確有證據顯示,斯萬一直在密切關注格蘭特申請政府紓困金的進展,有多封傳真甚至直接傳到斯萬家中。

這項被稱為「澳洲汽車(Ozcar)」的專項政府紓困金,是澳大利亞政府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為幫助資金週轉有困難的汽車經銷商而建立的。由於「粥少僧多」,給誰不給誰,先給誰後給誰的權力在具體掌管此項目的財政部官員格里奇手中(Godwin Grech)。

在此情況下,如果財長真的利用職權要求給予誰特殊照顧,那麼當然就是「腐敗」了。所以坦博在議會中「理直氣壯」的要斯萬和總理陸克文辭職。

第一顆「炸彈」扔出後不久,反對黨又扔出一個更重磅的,說陸克文的總理辦公室曾發出一封電子郵件,要求關照汽車經銷商格蘭特;而掌管此項目的格里奇更在議會中作證說,雖然他當時手中沒有拿著這封郵件,記憶也可能有誤,但他確實記得有過這麼一封郵件。

由於此炸彈來自財政部內部官員,當然一下在議會中炸開了鍋。坦博立即高喊讓陸克文和斯萬下台。

但幾小時之後,事情開始起了變化。陸克文不再只簡單的否認這樣一封電子郵件的存在,而是要求聯邦警察介入,對此展開調查。

六月二十二日早,警察搜查了格里奇的住所,結果發現被當作關鍵證據來攻擊陸克文的那封電子郵件是個「贗品」,是由不知是財政部的什麼人炮製出來,再發給格里奇的。

此結果一公佈,對反對黨來說,當然是「迎頭一棒」,形勢立刻「急轉直下」,這回不再是坦博咄咄逼人的讓陸克文辭職了,而是陸克文反過來說,像坦博這麼缺乏判斷力的人根本就不具備成為未來總理的資格。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對坦博來說,真的就已是「搬起石頭碰自己的腳」了,他的民意支持率馬上出現了此項調查開展以來的二十五年曆史中的最大跌幅。

在此情況下,人們開始猜想,坦博還能不能保住反對黨領袖的地位。雖然自由黨高官都出來強調說,他們會繼續支持坦博,但很多人都說,這不過是因為自由黨內部目前一時還找不到取代之人罷了。

評論人士認為,坦博之所以把這件事弄的這麼糟,跟他的性格和之前在資本市場做風險投資的經歷有關。他聰明、膽大,做投資時敢於冒大風險去搏高收益,也確曾取得很大成功,使他獲得「史上最富總理候選人」的稱號。但在這次「卡車門」事件上,他顯然是把險冒大了。如果他只把目標集中到財長斯萬身上,如果他能確認一下,到底那封電子郵件有多可靠,可能事情就不會演變到後來那麼糟糕。

當然這件事目前還尚未完全結束,有許多問題還是「迷思」,比如,是誰、為什麼炮製了那封讓坦博大栽跟頭的假電子郵件?作為政府官員的格里奇,為什麼要在議會中幫助坦博、「反咬」陸克文?坦博與格里奇之間,到底有沒有什麼暗中聯繫?

有人說,政治是骯髒的,從澳洲公眾對「卡車門」事件的反應看,再次證明此話有理。有許多讀者在網站上留言,直言不諱的表達對事件雙方都不滿,認為在議會中為這樣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吵了整整一兩個星期,耽誤了多少應該討論的大事。

不過,在此事過程中,我們再次看到媒體報導和「公開性」的威力。澳洲議會開會是全程直播,不管哪個政客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公眾面前展現的一清二楚。再加之媒體從各個角度的跟蹤、報導和對相關人物的面對面採訪、記者的「刁鑽」提問,等等,政客的任何不當行為或言論,都會變得很有「殺傷力」,一個舉措不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很難挽回的損失。

也就是說,雖然政治是骯髒的,但因為有了媒體和公眾輿論的監督和壓力,政客們還不太容易走的太遠。

2009/6/30

原載於《看》半月刊第41期

《悉尼晨鋒報》報導及政治漫畫:「大縮水的領袖(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leader)」

《悉尼晨鋒報》報導及政治漫畫:「大縮水的領袖(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leader)」

发表在 zengzheng | 「卡車門」到底傷了誰?已关闭评论

總統與媒體「幹仗」 誰贏面更大?

昨天我寫了《觀川普白宮發言人首次新聞發布會有感》這篇文章之後,有朋友留言,說「媒體是人民監督政府的管道之一,頂多只能寫寫文章發發勞騷,但政府卻可以有許多手段來壓迫媒體。」

對此,我想來談談我的看法。

也許,在中國大陸那樣的獨裁國家,政府確實有許多手段來壓迫媒體,也確實一直在壓迫。而在美國,據我的觀察,我還沒有看到政府能怎樣壓迫媒體。從這次大選開始以後一直到現在,在川普與媒體「幹仗」的過程中,我看到的是,川普所能做的最「壞」的事就是,與罵他的媒體或記者對罵,或拒絕回答某些記者的提問。

他就任總統以後,這種局面也沒改變多少,頂多是換成了他的發言人去與記者「對罵」,或發言人不接受提問而已。除此之外,我沒看到他有什麼其他手段可以「壓迫媒體」,因爲這是美國,這裏是民主國家。言論自由,辦媒體的自由,是受憲法保護的。

總統與媒體對罵的話,誰佔便宜呢?據我看,媒體佔便宜多些。一是媒體的受衆比總統自己社媒上的追隨者多得多,二是媒體罵人、損人可以不說髒話,不帶髒字,可以做得很專業、很體面、很得人心。

相反,總統跳起腳來與媒體對罵的話,會讓人說他沒風度,不大度,會惡評如潮。

爲什麼筆者要批評媒體呢?因爲在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由於有言論自由的保障,媒體在百年間已經積累下了很大的、無形的公權力和話語權。記者在西方被稱爲「無冕之王」,從這個角度上講,他們擁有的「桂冠」的級別還大於「總統」呢,至少是相當的。

擁有了這種無形的公權力之後怎麼使用?是每一個良心媒體和良心記者都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我是否因爲這種權力而已經有了『傲慢與偏見』?」「我能誠實的去看大局,而不是走火入魔般去揪一些不該糾纏、不值得糾纏之事嗎?」「我能識別真正的正與邪嗎?路見不平我能拔刀相助嗎?」

平心而論,在這次大選中,如果不是川普通過社交媒體及集會直接與選民對話,從而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的話,大選的結果是否一樣,就很難說了。媒體的報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衆輿論和選舉結果,從這個角度上看,媒體的權力還不大嗎?

也許也正因爲如此,川普的發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在1月21日的新聞發布會最後才會這樣說:「媒體一直說他們有責任監督川普,讓他爲其所做所爲負責(There has been a lot of talk in the media about the responsibility to hold Donald Trump accountable),我想說這是雙向的(and I am here to tell you it goes two ways),我們也將監督媒體,讓媒體爲其所做所爲負責(We are going to hold the press accountable as well)。」

我覺得這話很公平、很在理。總統也好,媒體也好,記者也好,都必須爲自己的所做所爲負責,特別是要爲自己利用公權力所做的事、所說的話負全責。

2017-01-24 

发表在 zengzheng | 總統與媒體「幹仗」 誰贏面更大?已关闭评论

觀川普白宮發言人首次新聞發布會有感

看了1月21號川普就任後白宮發言人召開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感慨良多,不由得想來說兩句。

這個發布會只有短短的五分三十五秒半。發言人肖恩‧斯派塞(Sean Spicer)語速極快,像開連珠炮似的先是炮轟一名記者報導馬丁‧路德金的雕像被移出白宮的假消息,接下來再炮轟媒體對於總統就職典禮人數報導的不實,以及在攝影時特意選用讓觀禮人數看起來很少的角度來拍攝,然後又一口氣列出了一連串的數字:

「在從總統宣誓就職的典禮講臺到第4街,可以容納25萬人;從第4街到媒體駐扎地,為22萬人;從媒體駐扎地帶到華盛頓紀念碑,為25萬人。當總統站在白宮講臺前時,這些地方都已經站滿了人。我們得知昨天42萬人使用了華盛頓的都市公交系統,而奧巴馬上次就職時期,使用公交的人數為31.7萬。」

斯派塞說:「這些有意要降低就職典禮熱度的報導是可恥的、錯誤的。」

再下來,斯派塞又炮轟了媒體對川普與中情局(CIA)之間關係不和的不實報導,指出事實上川普當日到中情局(CIA)視察時,受到四百多名中情局官員的熱烈歡迎,川普演講後他們起立鼓掌長達五分鐘,而要求參加見面會的中情局官員有一千多名之多,以致川普不得不再回來向不能參加見面會的其他官員致意。

然後斯派塞痛切地說,總統正致力於彌合國家分裂,這種不誠實的媒體報導讓這種努力變得更加艱難,更加充滿挑戰。而總統視自己為一項重要運動的信使,依然會繼續直接與民眾溝通。

炮轟結束後,斯派塞簡短的報告了一下川普與加拿大總理、墨西哥總理的會面,以及將在下週與英國首相的會見之後,新聞發布會就戛然而止了,沒有給任何提問的機會。

可以說,這是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發布會,五分半的發布會,四分半都用在了毫不留情的大罵媒體上,只有最後一分鐘才「發布」了一點點新聞和消息。

這個媒體會結束後,「大驚失色」的各路媒體又請來各路評論員或記者對這次媒體會進行報導或評論。

為川普勝選立下汗馬功勞的康威(Kellyanne Conway)在接受一個媒體採訪和挑戰時亦毫無愧色的說,斯派塞這樣做沒有錯,他只不過從另一角度陳述了事實。

聯想到川普在就任前開的一次媒體發布會上,獨立「舌戰」眾多記者,指著CNN記者大罵他們造假並拒絕接受他提問的場景,不禁歎道:強將手下無弱兵啊,川普的白宮發言人斯派塞與顧問康威,看來將忠實地沿襲川普的路線和作風,今後的幾年之中,不僅華府的「沼澤」將得到清理,一些因擁有「第四權」而慢慢變得傲慢自大、與現實和民眾脫節的媒體,也有得被修理了。

可惜的是,這些在大選期間就誤斷了形勢和民意、誤導了讀者和觀眾的媒體,到現在依然沒有認真反省作為媒體和媒體人應有的專業態度,潛心捕捉真實的事實和民意,依然在一如既往的傲慢自大中繼續錯下去。

是的,曾經有很多人看不慣川普,特別是他剛出來參選之時。人們說他不夠紳士,說話的方式及態度都非常「粗暴直接」。

再反過來想想奧巴馬在一年一度的白宮記者晚宴上的「脫口秀專場」,氣氛與風度真是完全不一樣啊。奧巴馬以各種巧妙的笑話和自黑,討得了滿場記者們的笑聲和歡心。如果總統與記者之間真的成了總統講笑話來「娛樂」記者的關係,這是件好事嗎?

也許記者們真是被慣壞了,所以這回來了個不講「單口相聲」,心中想什麼就說什麼,聽到不實攻擊和報導立刻就跳起來自衛和反擊的川普,他們不能適應了,習慣不了了,因而不管怎樣,就是要跟他對著幹。

媒體和記者真的到了這個份上的話,真的是很可悲了。爲什麼就不能吸引教訓,做點該做的事呢?「傲慢與偏見」的戲碼,還要演到何時呢?

不過,從川普白宮發言人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未來幾年中,很多事情真的會大變,許多的陳規陋習,許多的既成現實,許多的各種「正確」,真的是會被打破、被改變。強悍的川普,強悍的川普內閣和強悍的川普白宮發言人,看來都不是些吃素的,未來還有些什麼讓人大跌眼鏡之事,真是值得期待呢。

2017-01-23

附:川普白宮發言人首次新聞發布會

发表在 zengzheng | 觀川普白宮發言人首次新聞發布會有感已关闭评论

拉斯維加斯首演滿場 觀眾連聲讚

【新唐人2016年01月23日訊】1月21日,美國神韻紐約藝術團在「娛樂之都」拉斯維加斯的2016年首場演出在滿場觀眾的歡呼聲中圓滿落幕。見多識廣的拉斯維加斯觀眾驚嘆,神韻帶給他們全新的體驗,是絕對的獨一無二,絕對的世界一流。

賭城高級管理人員Jonathan Helmbold:「五星級!」

房地產公司執行副總裁Erik Sexton :「喜出望外!」

前模特及電視廣告演員Norene Turpyn:「令人驚嘆的技藝!」

賭城高級管理人員Jonathan Helmbold:「製作人、工作人員、舞蹈家、音樂家,都絕對的一流!」

旅遊業者Remy McCarvel :「不可思議!獨一無二,世界上最好演出的之一!」

職業舞蹈演員Brooke Brown:「所有的演員都是頂級的,領舞演員更是令人驚嘆!」

畢業於巴黎頂級設計學院的Mojgan Rahbanoff是美國室內設計協會的成員,她已經是第二次來看神韻。

美國室內設計協會成員Mojgan Rahbanoff:「我每次看神韻,都能從靈魂深處深切地感受她,她給我生命,就像夢境一樣。」

職業舞蹈演員Brooke Brown:「她們的手臂舞姿無比美麗,她們的手,她們的腳尖,她們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在優雅地講述著故事。」

美國室內設計協會成員Mojgan Rahbanoff:「她們不像是在跳舞,而像是在飛翔,如此輕靈,如此行雲流水,根本看不到她們的腳在移動,太超凡卓絕了,所以我們來了,我們明年還會來,請神韻一定要回來!」

James J. Jimmerson曾任職於美國高等法院,當選過美國最佳律師,他認為神韻保存中華文化的努力和所傳達的信息非常重要。

律師James J. Jimmerson:「人性和人的精神是不可戰勝的,美好的情感、美好的心態和好人一定能獲勝。」

觀眾表示,他們最喜歡神韻,以後還會再來。

調酒師Andrea Pfeil:「我們看過拉斯維加斯的所有演出,神韻是獨一無二的 。」

賭城市場營銷副總監Nick Danna:「我們住在拉斯維加斯,甚麼演出都看過,這是我們最喜歡的。」

藝術老師Mark Vanek:「看了神韻,美夢成真。我推薦每個人都來看。」

護士Rose Quintero:「我會再回來的。」

兩個小時的演出帶人們穿越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在被稱為世界娛樂之都的拉斯維加斯,人們看過各種演出,但他們驚嘆,神韻是世界上最好的。

新唐人記者曾錚拉斯維加斯報導

轉載自:https://www.ntdtv.com/b5/2016/01/23/a1248688.html

发表在 zengzheng | 拉斯維加斯首演滿場 觀眾連聲讚已关闭评论

I Am Extremely Happy for Your Existence 你們的存在使我欣喜萬分

By a reader of the Epoch Times 文:英文大紀元讀者

I have followed you guys for awhile, and I am impressed and extremely happy for your existence. At this moment I am busy promoting your site on my FB page.

我關注大紀元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對貴報印象深刻。你們的存在使我欣喜萬分。目前我正在臉書上大力推薦你們的網站。

I hope that more people find out about your excellent work. I already received some responses from friends (even from the Netherlands) who never heard of The Epoch Times, and they as well are impressed.

我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你們卓越的工作。我已經收到許多朋友的反饋(有的甚至來自荷蘭),他們之前從沒聽說到大紀元。但現在他們與我一樣對大紀元愛不釋手。

I have no idea how it works, but you are always welcome to post anything on my FB page. I am retired with not much money, but I will try to once in awhile send you some money when my budget allows it. 

我不太了解臉書是怎樣運作的,但我歡迎你們隨時到我臉書主頁來發貼。我已經退休了,不算很富有,但當我經濟情況允許時,我會時不時向貴報捐款。

Thank you for what you do for us, and give my kindest regards to Gina. Now that is a woman who has it all, brilliant and drop dead gorgeous to boot. Not everybody is gifted like that.

非常感謝你們爲我們所做的一切,請向Gina轉達我最誠摯的祝福。她的一切都那麼優秀,智慧過人,優雅迷人。不是所有人都像她那樣才華橫溢!

Good luck, and thank you again.

祝好運。再次深深感謝!

*************

Click here to subscribe to The Epoch Times.

點擊此處訂閱英文大紀元。

发表在 zengzheng | I Am Extremely Happy for Your Existence 你們的存在使我欣喜萬分已关闭评论

力拓「間諜門」震驚全澳

2009年7月5日,澳洲最大的鐵礦生產商力拓公司在中國的銷售主管、澳籍華人胡士泰(Stern Hu)以及其他三名中國籍力拓員工被上海市國家安全局拘捕,原因是「涉嫌竊取國家機密」。這起毫無徵兆的所謂「間諜門」事件在澳洲社會和媒體上引起很大的震動,相關的報導和評論幾乎是滾動式的一篇接一篇,始終是熱點。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不管中方媒體再怎麼把 「陰謀論」、「胡士泰花錢收買『內奸』」等說法往事件上套,但澳洲媒體和公眾似乎沒有一個相信所謂「竊取國家機密」的指控,而是上來便說:中國對「國家機密」的定義與澳洲不同;那裏什麼都有可能成為「國家機密」,「國家機密」的外延太寬泛、內涵太隨意。

「間諜門」之所以引起很大的震動,當然不僅僅因為澳洲與中國之間鐵礦石貿易量一年能達到250億澳元之巨,更由於此一事件突顯了在中國進行商業活動的風險。許多外商首先想到的是:我會不會像胡士泰一樣一夜之間從「外企高管」淪為「階下囚」?甚至連做中國市場分析的研究人員都感到有點不寒而慄,不知自己為做研究而蒐集的情報和資料會不會在某一天也變成「國家機密」。特別是在此之前,有過異議人士僅僅因為把已經公開發表的資料傳到境外,就被視為「洩露國家機密」而判刑的案例。

「間諜門」事件引起廣泛關注的原因之二,在於事件發生的背景。眾所周知,中共國有的「中鋁公司」出資195億美元欲收購力拓,本想做成「史上最大的海外收購案」,卻在最後一刻慘遭力拓「拋棄」,鬧了個「灰頭土臉」;而胡士泰被捕之時,正值力拓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就今年的鐵礦價格進行談判的關鍵時刻。

由於中共在抓捕胡士泰之前、之後都沒有通過外交途徑向澳洲透露任何案件細節,使得澳洲政府不得不跟其他所有人一樣從中共的官方媒體公開報導中去瞭解、追蹤胡士泰案的「蛛絲馬跡」,這讓澳洲方面相當光火,也使事件迅速上升為陸克文政府的政治和外交危機。

在胡士泰被捕後的一個星期之內,澳洲外交部長連續三次召見中共駐澳大使,要求提供更多情報;而澳洲反對黨要求總理陸克文介入此案,「直接給胡錦濤打個電話」的聲浪也愈來愈高。

對澳洲公眾來說,很難接受和理解的另一點是,中共國安為何能在不起訴一個人的情況將他「莫名其妙」地拘押這麼久,而且根本不知道到底何時會起訴。在澳洲,在最嚴厲的《反恐法》之下,警方拘押嫌疑人的最長時間才二十四小時,一般案件若不起訴,幾小時就得放人。因此,中共國安能這麼「無期限」的拘押一個人本身,在澳洲人看來就是很「嚇人」的了。

很多澳洲媒體的報導毫無掩飾的表達了對胡士泰的同情。《悉尼晨鋒報》發表了題為「胡士泰被『扔進狼窩』」的文章,直接引述胡士泰在力拓公司的前上司,也是胡士泰申請澳洲國籍時的擔保人多格爾(John Dougall)的話說:「我想大聲呼喊:『他是個了不起的澳洲人,需要我們的支持。』陸克文先生不能只是坐在那裏,任由胡士泰被扔進狠窩。」

全澳發行的《澳大利亞人》報刊登了其外交事務編輯謝瑞頓(Greg Sheridan)的文章《可惡的生意中的大風險(Big risk in nasty business)。謝瑞頓說,胡士泰的被捕突顯了「澳中關係的嚴重危機」,「這是北京的一個嚴重的計算錯誤,其對中國利益的長期傷害將不會只局限在澳大利亞,而是會貫穿在西方世界。」

謝瑞頓還說:中共的行為,是典型的「冷戰衝動」,此種行為發生在2009年,「已經過時30年了。」

「力拓是世界礦業巨頭,如果中共隨隨便便就抓力拓的高管,其它國際大公司會怎麼想?」

謝瑞頓還直言不諱地說:中共的此種行為,對陸克文政府是顯而易見的 「無禮與無視」,如果陸克文不能使胡士泰在幾天之內就獲釋,就說明他對中共的影響力「等於零」——雖然他曾自詡為中國的「諍友」。

謝瑞頓尖銳的文章引來了一百多個讀者的評論。許多讀者支持他的觀點,有人說:「這真是笑話。中國是個大笑話,一個危險的笑話。」

也有讀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是個獨裁國家,根本不是市場經濟。「那種國營企業能進行獨立商業運作的說法是一派胡言。中國是個可怕的地方。我寧可我們變窮一半,也不想失去原則去與那個政權打交道。」@ 

2009/7/14

原載於:http://www.epochtimes.com/b5/9/7/14/n2589801.htm

发表在 zengzheng | 力拓「間諜門」震驚全澳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