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中國有個「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這個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首長工程」、「政績工程」,曾遭到很多專家,包括筆者以前工作過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的反對,但在中國,無論有再多反對意見,也未能阻止三峽工程的開建。
到今年的七月一號,我才瞭解到,原來澳洲也曾有過一個類似的工程;而二十五年前的七月一號,正是決定澳洲版「三峽工程」的命運的日子。只是由於社會制度的不同,整個事件的發展和最後的結果也完全兩樣。
此澳洲版的「三峽工程」名叫「富蘭克林大壩(Franklin Dam)」,修建大壩及水電發電站的計劃是澳洲塔斯曼尼亞州政府於一九七八年提出的。州政府表示,修建水電站能給當地帶來巨大經濟收入,能解決一萬多人的就業問題。計劃剛剛公佈時,有70%的人都支持它。
但另一方面,主張環境保護的人士卻激烈的反對。塔斯曼尼亞州風景優美,是原始自然生態保持最好的地區之一,如果在富蘭克林河上修建水電站,這一份「原始自然生態」可能將永遠不再。
所以,以「塔斯曼尼亞野生世界協會」為首的幾個民間組織發動了大規模的宣傳攻勢,反對修建大壩。他們在報紙上刊登著名攝影師拍攝的塔斯曼尼亞風光照片,還拍攝一部電影,「最後的原始河流(The Last Wild River)」,強烈的視覺衝擊讓公眾認識到,如此美麗的自然環境被破壞,是一件多麼大的罪惡。
這樣一來,公眾的意見慢慢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對水電站。最多的時候曾有一萬多人上街遊行,迫使工黨州政府推出一個妥協方案,把建設水電站的位置換到另一個地方。但妥協方案又遭到由自由黨掌握的立法院的反對,而無法推進。
到一九八一年,又有人在富蘭克林河兩邊發現土著人住過的洞穴,內有八千年到兩萬四千年前留下的手工製品和石頭工具等,如果修建大壩,這些寶貴的歷史文物將全部被淹。這樣一來,反對的聲浪更高。
一九八一年底,州政府為打破僵局,舉行了一次全民公決投票,但投票時卻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選原來的計劃,要麼選州政府後來推出的妥協方案。結果有47%的人投票支持最初的方案,8%的人支持妥協方案,還有45%的故意投了廢票,在選票上寫「No Dam」,表示他們根本不同意建水電站,建在哪裏都不同意。
此種僵局造成州長被迫下台,又舉行了一次臨時選舉,但新上台的自由黨州長同樣支持建水電站,一上台就宣佈要強行開建。
但反對派的領軍人物,後來成為澳洲綠黨主席的布朗(Bob Brown)沒有放棄努力。他一邊到全國各地演講,一邊遊說總理,要求聯邦政府出面干預,同時發動民眾用自己的身體去阻止大壩開建。
在一九八三年一月份,每天都有差不多五十人去工地阻止開工,最多時有兩千五百多人。結果有一千二百多人先後被捕,包括髮起這場運動的「身先士卒」的布朗,一時間,塔斯曼尼亞監獄裡人滿為患。
在民眾前仆後繼的去工地阻止開工的同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塔曼尼亞的原生狀況的河流列為了世界遺產,這當然大壯反對派人士的「軍威」。有兩名作曲家還寫了一首歌,叫《讓富蘭克林流淌吧》(Let The Franklin Flow),這首歌得到廣泛傳唱,為反對派爭取到更多的人心。
一九八三年三月五日,工黨在聯邦大選中獲勝,新上任的總理霍克(Bob Hawke)也反對修建大壩,立即推動政府通過一項新法案,叫「世界遺產保護法案(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 Conservation Act)」,要求塔斯曼尼亞州政府停止建設大壩。
但在澳洲,州政府有獨立的立法權,聯邦政府一般不能干預,因此塔斯曼尼亞州政府要求澳洲高等法院「主持公道」,推翻聯邦政府的決定。
這場轟動全國的州政府與聯邦政府的對決到了一九八三年七月一號終於有了結果。澳洲高等法院做出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裁決:在牽涉到需要澳洲盡國際性公約中所規定的義務時,聯邦政府有權推翻州政府的立法,對州政府實行干預。
這個歷史性的判決不但開了聯邦政府干預州政府事務的先河,也為澳洲版的「三峽工程」劃上了永遠的句號,同時也基本上結束了澳洲水力發電的歷史。
這場歷時五年的「戰役」,還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澳洲的政治版圖,共導致兩名州長的下台,奠定了工黨在聯邦政府中長達十三年的執政地位,同時也造就了到今天為止已成為澳洲第三大黨的綠黨。為此坐了三星期牢的綠黨領袖布朗到今天還非常受人尊重。
二十五年過去了,躲過一劫的美麗的富蘭克林河還在靜靜的流淌,當初那些參與保衛戰的義士們也已白髮蒼蒼。但他們可以自豪的對兒孫講:我們當年,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2008年07月18日
這張由Peter Dombrovskis拍攝的富蘭克林河的照片《晨霧‧島巖》(Morning Mist, Rock Island Bend)曾被用作反對建大壩的廣告戰。現由澳大利亞國立圖書館收藏。(圖片來源:澳大利亞國立圖書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