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報導:心得只有一條

昨天有人說,要介紹一個記者給我,那記者想向我請教如何把新聞做好,如果寫英文報導等等。我拒絕了。

不是我不願意幫人,而是我實在沒什麼可教、可交流的。

要讓我像趙曉慧那樣把授課當職業,我就餓死了。

我一切都是憑感覺,完全沒有可以傳授或交流的。要寫個稿拿來我看,我可能能挑些錯出來,或可以看出來,還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但這種事,新聞主管不是可以做麼?

要說心得,只有一條,用心、下功夫。

我剛到澳洲時,有一次爲了翻譯Bulk Billing這個詞,連打六個電話請教我認爲水平比我高的人,包括一個學英文專業的,但他們的回答都不能令我滿意。

於是我愣是把整個澳洲的醫療系統全部整明白了,這才算找到正確的翻譯方法。

又比如,我生平第一次被派出去報導一個人的演講,那個人的英文我完全聽不懂,買的電池又是騙人的,導致錄音機轉了兩下就停了,也沒錄下來。

那這報導怎麼寫呢?

我就硬起頭皮去對主講人說,我是大紀元的實習記者(我說是實習記者,是不想給大紀元丟人),您的演講我沒聽懂,可以把您的演講稿給我一份嗎?

他說:不行啊,我只有一份。

我說:那我去複印一份可以嗎?

他說:不行啊,主辦方要請我吃飯,我馬上要走。

我想起主辦方確實宣佈,活動結束後在附近餐館聚餐,願意去的都可以去,自己掏錢,一人20多塊。主講人是由主辦方請,不用掏錢。

那時剛到澳洲,還習慣在腦子裏把澳元換算成人民幣。所以20多塊澳洲,就是好多倍的人民幣了。

但是……我硬著頭皮說:我跟您去吃飯。

於是就跟去了,且硬坐在主講人身邊,生怕他跑了。

終於吃完飯了,我說:這下講稿可以給我拿去複印了吧?

主講人把稿子給我,我到附近的複印店一看,全關門了,太晚了。

這時,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差點都要急哭了。

主講人突然說,嗨,我真想不開,我再從電腦裏打印一份出來就可以了。這份給你吧!

就這樣,我拿著這份磨了好幾小時,花了20元吃飯費才得到的寶貴的講稿,坐上最後一班公共汽車回去了。好險,那天差點就回不了家了。

回家看了講稿,我知道爲什麼聽不懂了,這是個教授,專門喜歡用些誰也聽不懂的大詞、一般字典上都查不到的專業術語嚇唬人。

這就是我第一次報導活動的“歷險記”。要不是有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的決心,這個報導是鐵定寫不出來的。

所以,要說心得,只有這一條,用心,不懂的事一定弄懂,不要糊弄。

就像前面說的Bulk Billing,其實那個稿子就是那個學英文專業的人翻譯的,他翻譯成“批量下單”,可是放在前後文中,根本講不通,用英文說,叫不make sense。可是他就可以那麼放在那裏不管。

我是檢查稿件的,覺得講不通,於是打了六通電話(可能當時在澳洲一共只有六個人是我可以請教的),沒有一個人能給我講明白。我才自己把整個澳洲醫療體系搞明白,才知道Bulk Billing意味著什麼。

做媒體做記者是個很辛苦的工作。據我觀察,做不下去的,做不好的,多數的原因,是不夠用心,下的功夫不夠,而不是得不到技巧上的輔導。

技巧上的輔導,媒體一直在提供的。誰能學出來,還是看個人的用心程度。

昨天拒絕了別人心裏有點過意不去,所以今天寫份東西彌補一下。

4/4/2021 *

2011年8月,曾錚在紐約炮臺公園報導艾琳飓风。

2011年8月,曾錚在紐約炮臺公園報導艾琳飓风。

此条目发表在时评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